第三帝国合集里被屏的同人和翻译等内容有好的时机会补档

【翻译】太阳王的弟弟菲利普,奥尔良公爵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三节  青春期的叛逆


       如果说在公众场合下菲利普还能够遵循于他服从者角色的的话,私下里他并不是每次都愿意扮演这个角色。王子正经历着从儿童进入到青少年的敏感期,他急于摆脱他人对自己控制并且为自己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标。虽然那个时候,二十世纪才被提出的关于青少年“心理认同转折点”这一理论无疑并不存在,可殿下眼下就正处于这样一种问题百出的年纪。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十七岁了,却幼稚地让时隔五年后再次见到他的大郡主都感到吃惊,他的那些完全不符合同龄男孩儿标准的所作所为甚至让安娜和主教都对他感到失望。放在今天来说,这种行为应该是一种退化的表现,出于一种消极的防御机制,和逃避主义的心理。在任何阶级,任何时代和任何文化里,这都是一种完全有可能导致的反应,始终身居下位并且总是被羞辱,让他再也没有了翻身的任何希望。

       然而这些麻痹自我逃避现实的举措,偶尔也会被他叛逆的小插曲所打断。虽然相关证据屈指可数,但依然足够让我们透过他那些孩子气的表现和漫无目的伪装,感知到他的怨恨和愤怒。虽然这并不常见,而且这些行为都很短暂,并且一般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而这些行为为他招致的后果也是毫无疑问的,羞辱,惩罚,以及强制他屈服的手段一样都不曾缺少。

      在他还是个小男孩儿的时候,菲利普就以因他的急性子不止一次为自己招致麻烦而著称。一天他在一场舞蹈中不小心踩到了舞伴的裙子,王后的一位侍女嘲笑了他,他看到后暴怒地扇了她一耳光。然而不久,他又打了一位荣誉夫人的女儿,仅仅因为她跟他的保姆发生了争吵。那个时候他已经十二岁了,他周围的成年人似乎都希望他能改改这孩子气的任性行为。波林神父的一封写给在投石党运动中被流放、即将回归宫廷的马扎林的信件可以作为这一点的佐证:“国王总是保持着良好的精神,举止得体,并且很虔诚,也很爱他的母亲———我们最尊贵的王后,我们小殿下的哥哥现在是一个非常讨喜的孩子,并且从不轻易动怒。他表现地是如此优秀,你估计见着他都会认不得了。“

       这封信也许正反衬了王子的易怒和过分的行为,因为就在那年的早些时候,发生了一场针对路易的抗议。这个行为被路易的贴身男仆拉波特记录在案,他当时目睹了此事的全部经过。也许这个行为在我们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两个男孩儿之间滑稽又无伤大雅的小打小闹。但在那时,对国王犯下肢体侵害,可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并且在整个宫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对兄弟在随同母亲郊游的时候,曾睡在一间小屋子里并排的两张小床上。国王早上醒来后,显然想都没想就朝菲利普床那边吐了口口水,对方也立刻以相同方式报复了回去。接着路易愤怒地朝弟弟的脸上继续吐口水,而菲利普呢?他不甘示弱地跳到了路易的床上,并开始在上面撒尿,可想而知,国王也接着这么干了。“开始仅仅只是互喷口水和撒尿而已,”首席男仆这么记述道,“他们接着开始撕扯床单,然后扭打在了一起。“直到路易的监护人进来才终止了这一场闹剧。“殿下先陛下动的怒,”事后拉波特认真地作了总结,“但陛下要比殿下更难哄一些。”

                                           

                                  图文无关,译者自个儿喜欢这张而已


       也许在这一场纷争上波林神父的断言是正确的;他虽然强调了他的结论,却并没有详细说明事情经过。但也足以向我们勾勒出殿下的暴脾气了。直到菲利普十六岁的时候,历史学家又获悉了一件事儿,这次就不仅仅只是失去控制了,而且还带着些许青少年的愚蠢。他对他们的愤怒所作出的表现,就是我们通过研究他的骄傲,和在他那个年龄与生俱来的秉性所掌握的证据。一些宫里流传的可靠传言里曾提到,一些荣誉夫人们的女儿曾向王太后抱怨,每当王子遇到他们的时候,他总是喜欢掀她们的裙摆,并且还对她们说一些性暗示的话。而安娜呢,作为一个根本不会在这种行为里找到丝毫幽默的年长者,她随后训斥了这些个事件的罪魁祸首,并命令他的监护人和监护人助手鞭打他一顿。当然了,说比做容易,这俩人谁也不敢执行这个命令。“向您提个建议,”当时一位王后的线人曾这样汇报,“他们两个做好了不接受这个指示的准备,毕竟菲利普已经过了挨打的年纪,并且谁敢对他做这种事,他百分百会立刻拔剑把那人捅个对穿。”

       另一件比这更加不成熟的事件发生在次年春天,大概同样是由青少年的鲁莽导致的。菲利普在大斋节里所做出的惊世骇俗的举措无疑让他的母亲和哥哥都震惊了:他从桌子上给自己拿了碗肉汤,并且公开宣称自己要喝了它。大概是被吓到了,路易反驳道“我打赌你不敢”并且试图从弟弟的手里夺回肉汤,一场幼稚的厮打随之展开,国王不小心在弟弟的头发上洒了几滴汤。这一举动在瞬间让菲利普怒不可遏,王子立刻把整碗汤都糊到了陛下脸上。而路易呢,他那份虚荣在听到侍女们尖叫的时候爆发了,他变得同样愤怒,并且宣称要不是母亲在场,他一定把他的弟弟踢出去。王子最后被不光彩地拖走,并被关在了小房间里思过。

       这件破天荒的事儿让当时的整个宫廷都炸了,大家成天对此议论纷纷,嗡嗡作响地跟个蜂巢一般。一个王位的继承人居然打了国王,据一些资料里称,王子因为对陛下不敬而受到了责打。而另一些资料里则称,第二天安娜和马扎林与王子达成了不了了之却又痛苦的和解。王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让丹尼尔·德·科纳克印象深刻,他当场便决定为他服务,后来也成为菲利普的牧师。“我曾以为王子只是一个漂亮的男孩儿,但现在我看到这个男孩儿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男人。我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他服务的事业当中。”听了这话,主教大人的反应可想而知。

       对于自己一直以来遭受的羞辱,菲利普可是有足够的苦水向大郡主诉说,只有在堂姐面前他才能够真正卸下负担,因为后者是当时整个宫廷里唯一能够体会到他遭遇的人。“很久以后,”她曾这样写道,“对于国王曾对他的所作所为,他依然感到万分悲痛和愤怒。”他在第一次与国王打完架见到她后曾警告她:“别让人们看到我俩在一起,他们会认为我们正讨论这件事。”她与王子有着相同的一点,那就是他们两个都是家庭里的局外人。作为加斯东的女儿和一位投石党人,大郡主始终生活在一片不受待见的阴云下。甚至在投石党运动之前,一次大郡主因出格行为受到王太后的训斥,小王子立刻就站到了她的身边。“堂姐,”当时才八岁的菲利普这样告诉她,“我将永远站在你这一边,随时准备为你对抗整个世界。”当大郡主于1657年返回宫廷时,虽然能够与安娜与马扎林和平共处,她却时时对她父亲那不光彩的行径以及自己的叛逆不能忘怀。

       现在这一对堂姐弟开始相互依存了,而那个时候,大郡主距离人生中的婚姻大事已经不远,她开始将孩子气的王子纳入可选丈夫的范围里。“一个年轻的王子,英俊又美丽,还是国王的弟弟,“她这样写道,”看起来和我很般配。“当然这事儿最终没成。安娜和主教另有安排;但他们其实对这一对堂姐弟之间的惺惺相惜早有耳闻,毕竟两个寄人篱下的家伙总是很容易就走到一起。

       然而在这些叛逆的行为之下,是否含有更深的意义呢?精神分析中一项基础的概念可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对照:每一个激情或是情绪都标志着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情绪在其中起着无意识的反作用。就像佛洛依德说过的那样,“对照作用总是彼此紧密相连。”并且还伴随着一种一个人看来是故意为之,然而对方其实是出于无意的行为。一个人会同时产生许多相互矛盾的情绪。对于菲利普来说,他同时心怀着爱意与怨恨,想要破坏一切却又希望拥抱一切。所处时代的文化同时塑造了他也扼杀了他,一个即使从未了解过佛洛依德学说的人也能够清楚地理解这种心理。表面上热爱并且服从着他的哥哥,菲利普也会无意识地恨着他并且希望他毁掉。他的心理是矛盾的,一个精神分析学家也许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一种恋母情结的冲突。在菲利普,安娜与路易这个三角关系里,路易代理了父亲的角色,并且在王子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绝望地投注到母亲身上时与之竞争。在怨恨着路易并且时刻想要将他从这场角逐中剔除的同时,菲利普也许会为了获得他的温存,他的爱和赞扬而服从于他的权威之下。而另一方面,扮演了父亲角色的路易则把菲利普视作一位可恨又可亲的竞争对手,并且作为一位兄长,他也许还想着要保留当时自己作为独生子的一切特权,保留自己作为兄弟俩中强势的那一位在各方面都应占有的主导地位。

       这对兄弟:国王,与王座的直接继承人之间由于地位的特殊,更是加剧了这样一种情绪。根据十七世纪人们对于君主的看法,国王是不会死的。就像博须埃主教曾说过的那样,“凡人皆有一死,这是确信无疑的,但国王,我们都说他不会死去:因为诸神的庇佑是不朽的。”或者换一个更通俗的说法,“国王虽已死去,但依然万寿无疆!”在作为王位直接继承人的那十八年里,菲利普一直是随时都会取代路易王权的一个威胁。菲利普始终是国王认识到自己不过是肉体凡胎的一个提醒,并且在那个时代,死神可并不是什么稀客。一旦国王倒下,不管无意与否,菲利普都将要面临继位为王的事实。

      就像在莎士比亚的故事和一些历史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年迈的父亲总是嫉妒他们年轻而又有抱负的儿子或是继承人。而在法国,这种事一般更有可能发生在兄弟之间并最终导致血流成河。就在1658年8月的时候,就在国王和王子发生互殴事件的几周后,一场足以致死的疾病同时叩响了他们两个的门,并且成为最终决定他们中的哪一位将继承大统的关键一局。

      

       



       未完待续

       下一章将讲述菲利普险些成为国王的事儿。



评论 ( 16 )
热度 ( 96 )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