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合集里被屏的同人和翻译等内容有好的时机会补档

阳光普照英伦三岛———浅析英国文学【渣谈】

       这是一个经历过战争和鲜血的洗礼在动乱中成长的国度。一个在寒冷中诞生的民族。

       辽阔的西欧大陆上传荡着属于不列颠的不朽神话。那里的女子像凯瑟琳•欧肖一样疯狂,又像简•奥斯汀一样坚忍;那里的男人像贝奥武夫一般勇猛,又像兰斯洛特骑士一般坚贞。

       英国文学从莽莽蓁蓁的远古走来,咆哮的狂风磨练了它健硕的体格,宽广的海洋成就了它博大的胸襟;凯尔特的歌谣将它吹进梦乡,萨克逊的历史又赋予它新的精魂;骑士们的刀剑磨亮了它的锋芒,勇士们的鲜血又将它深沉埋葬。千百年后,乡村农妇会将它的传奇在夜里轻轻吟唱。它沉淀在幼儿的双瞳中,绽放出下一个英雄的序章。

       一纸沧海桑田,满页风雨飘摇。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再望这世间白云苍狗,满目浮华过眼,锦绣成灰。多少丰功伟绩恒河漫溯,多少君王霸业折戟沉沙;多少英灵黯然落寞战魂飘何处,多少人杰踏天路绝百年孤独。历史的车轮一刻不曾停息,碾过约翰王的座下,古德温莎的海风永远阖上了这位君王的眼睑;碾过亨利四世征战过的疆土,如今那里开满了花朵;碾过红白玫瑰党纷争过的宫苑,如今那儿的风里是悠远的歌谣。

       苏格兰的起义,华莱士的热血点燃了苏格兰人民狂野的复仇,怒吼的声音穿透了罗顿山上方的浮云。而在南汉普顿宁静的乡下,夏洛蒂三姐妹的絮语在阳光下的麦芒上飘荡。如果说英国文学是一副浩瀚的画卷,那君主的旗帜便是那上面的浓墨重彩,骑士的信仰是它宏伟的蓝图,而女性的光辉则是那上面最温柔的碎花。

       伦敦的雾气里沉浮着一座古都的尘埃和曾经的繁华,在这里曾留下过夏洛克•福尔摩斯和约翰•华生奔走的足迹,曾留下威廉•莎士比亚叹息的声音,曾留下道格拉斯勋爵的向往和奥斯卡•王尔德梦中的玫瑰与夜莺。夜幕下大本钟的钟声百年不断,破碎的月光笼罩着泰晤士河静静流淌,三秋的霜华再一次蔓延上古旧的石墙,街边微黄的路灯照耀着时间的旅人走向光阴的深处。

        以下内容参考资料。

        英国文学大约分为九八个时段,其分别为五世纪到1485年的中世纪文学,15世纪到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文学,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的启蒙时期文学,1798年到1832年的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到1918年的现实主义文学,1918年到1945年的现代主义文学以及最后的从1945年到至今的当代文学。这里我们只选择重点进行赘述。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萨克逊文学是英国文学的起源。萨克逊时期起于大约公元450年,止于1066年。萨克逊人在公元五世纪从欧洲大陆穿过广阔的海洋来到不列颠,乘西罗马帝国衰亡之际取代了罗马人的统治,征服了不列颠的国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成为了不列颠的统治者。因此这一时期也成为萨克逊文明兴盛的时期。

    《贝奥武夫》在今天被誉为萨克逊的民族史诗,是英国上古诗歌的代表之作。这首叙事诗在结构布局上与我们熟知的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相类似,它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原始部落的人们在英明而强大的领袖指挥下战天斗地不向艰苦的自然环境低头的画卷。它是一部将自然界神话与英雄传奇结合的典型例子。

        除了《贝奥武夫》之外,萨克逊时代还流传下来一些叙事诗和抒情诗,以简洁凝练,节奏明快为特征,这里笔者便不再一一赘述。

       公元1066年,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其首领威廉公爵的率领下征服了英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征服”。这一事件对于英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开启了英国的封建主义时期大门,英国从此确立了强大的封建制度。

        从1066年到14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没什么卓越的成就,可谓是文学的荒漠时期。然而到了14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学又重新开始兴盛起来,涌现出一批像乔叟、兰格伦及高尔这样的诗人。与英国上古文学相比,中世纪的文学取材更为广泛,叙述风格和基调流派更加丰富多彩。民间通俗文学便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并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为读者准确而生动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各种生活模式。

       骑士抒情诗这一体材就是在这一时期盛行起来的,诗歌里的骑士们终日在外游荡,打抱不平,行侠仗义,为拯救蒙受冤屈的妇女赴汤蹈火。他们崇尚道义,坚定信仰因此一时为世人倾慕。因此这种骑士抒情诗以叙述性的诗文或散文歌颂了骑士的冒险以及其他的各种英雄事迹。这种文学形式发展了富有中世纪特点的主题-------寻找并消灭巨妖魔怪,并救出心爱的美人。诗中的主人公,也就是那个骑士,他会出发踏上旅程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保卫人民、讨伐叛逆、英雄救美、迎接挑战等等。

        骑士抒情诗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展示了中世纪贵族男女的生活及他们理想化的世界观。如果说史诗反映了英雄时代,那么骑士诗则反映了骑士时代,代表作为《亚瑟王与圆桌骑士》。                                

       17世纪是英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之一,由于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了1642年的内战并导致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政治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紧密联系的是宗教斗争和清教徒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多展示革命思想的发展的发展与成长,并带有浓厚的清教徒主义倾向。两个代表作家是弥尔顿和班扬。米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都取材于《圣经》。

       18世纪的英国文学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那就是启蒙运动。这一时期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上体现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弟尔和艾迪生等。

       18世纪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我们课堂上曾学习过的迪福就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故事除了陈述情节外还分析了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而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19世纪的英国文学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的全盛时期以华兹华斯与柯律联合发表的《抒情诗歌》为开始,到瓦尔斯特的逝世为止,主要文学成就为诗歌。其间涌现了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其中包括了诸如拜伦,雪莱,济慈等富有革命理想,歌颂宣扬自由与解放的诗人。

        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字里行间寄予了对人民深切的同情。狄更斯便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其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而托马斯•哈代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为《伯爵家的苔丝》。                              

        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果促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主要表现为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和佛杰尼亚•沃尔夫。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描写的是现代都市居民的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而佛杰尼亚的《到灯塔去》则运用了娴熟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技巧。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残年。毋庸置疑,英国文学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大奇观,它如同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弦易辙,急剧演变。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就如同我们学习的英语一般,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体系,并且一直以其坚定的脚步向前发展。

       而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自然便是英国的小说,其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影响作用早已大大超过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当代英国小说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上与它早期的雏形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英国小说的崛起完全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其小说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文学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古卷斑驳,凝一世魂入墨;列王逐末,缭乱多少因果。

       长风吹过呼啸山庄,终日在茫茫的荒野上游荡,转述着一个关于爱情与疯狂的悲歌;吹过伊丽莎白一世被禁锢的伦敦塔,诉说了血腥玛丽一生命途的劫难与多舛;吹过普兰塔其纳特家族被流放过的海岸,那儿劲厉的海风和坚硬的礁岩曾见证过一代帝王成长的踪迹。

       重读上古史诗,宛如拔开一柄锈迹斑斑的古剑,寒光黯黯中遥映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续温今古传奇,如同展开一卷宏大的卷轴,满纸洋溢着骑士与信仰的凯歌;再看近现小说,像是重回那有着微风吹拂的午后,去探望宁静的乡村简舍里那个坚忍的少女,她纯净的双瞳中凝练着对爱情的向往与忠贞。

       皇天穹开云破,一卷东风难舍。英伦三岛上诞生的悠远歌谣,在岁月的的狂风里被打磨出铿锵的基调,被锻造出雄伟的棱角,被抚按出细腻的纹理,被印刻出繁复的浮雕,被轻轻沙哑地一唱再唱,印染了风霜。

        英国文学沿着光阴的纹路一路龃龉走来,一路走过如风般呼啸的历史:16世纪的教廷将它踩在脚底,17世纪的诗人将它重新拾起,18世纪的剧作家擦亮了它的光芒,19世纪的作家将它细细尽心包装,如今它已在世界的眼中渐行渐远,21世纪的我们瞩目它的未来,歌颂它的过往。


                                                  

                  


评论 ( 7 )
热度 ( 41 )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